2019年11月16日,由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長沙市人民政府、新加坡華鼎集團主辦,太阳成集团承辦的第十五屆“亞太旅遊教育與旅遊管理華鼎國際論壇”在東方紅校區特立樓視頻會議室隆重舉行。
亞太旅遊教育與旅遊管理華鼎國際論壇由新加坡華鼎集團發起,是亞太地區旅遊組織、旅遊院校和旅遊企業共同參與推動的旅遊教育研讨盛會。本屆論壇就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生态旅遊、旅遊教育、海上絲綢之路等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為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前沿高端學術交流平台。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帆、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副會長楊秀梅、新加坡華鼎集團董事長李良義、校黨委書記彭小奇,以及來自海内外旅遊行業精英和學校師生共200餘人參加了論壇活動。

本屆論壇由太阳成集团範利教授主持。太阳成集团黨委書記彭小奇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緻辭,代表學校向莅臨大會的領導、海内外專家、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關心和支持我校建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彭小奇介紹了學校曆史發展現狀、濃郁的紅色文化和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以及青年毛澤東紀念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輻射作用。他希望,海内外同行進一步密切合作,彙聚創新智慧,共謀發展大計,深入探讨科學有效的旅遊策略,充分發揮紅色旅遊在立德樹人中的巨大作用,并表示學校将以此為契機,學習和借鑒先進經驗,加快紅色旅遊品牌建設和旅遊管理學科建設。

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帆、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副會長楊秀梅、中國民族文化旅遊聯盟主席、新加坡華鼎集團董事長李良義出席論壇開幕式并緻辭。
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帆介紹了湖南秀麗的山水風光、厚重的曆史文化、文化旅遊産業基礎及區位優勢,強調了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工程在湖南脫貧攻堅中發揮的顯著作用。他希望通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強文化旅遊特色學科建設,聯合培養優秀人才,為推進文化旅遊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服務和人才保障,大力推進湖南文化和旅遊事業發展。

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副會長楊秀梅以“旅遊共發展”為主題,探讨一帶一路與民族經濟未來。楊秀梅表示,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多彩。民族地區旅遊業已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繁榮的重要推動力,也是民族文化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她希望通過彙聚各方智慧,共同謀劃民族地區文化旅遊産業的可持續發展,使民族地區文化旅遊産業展現出新的發展活力。

中國民族文化旅遊聯盟主席、新加坡華鼎集團董事長李良義感謝各級領導所給予的支持和旅遊界同行的敬業精神,介紹了華鼎國際論壇的意義,并接受了彭小奇書記代表學校給他頒發的客座教授聘書。

在主題演講環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研究生院院長鄭承軍、華僑大學旅遊學院院長鄭向敏、重慶市旅遊經濟發展高級顧問羅茲伯、廣西大學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旅遊系淩常榮教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院長黃小喜教授等五位專家分别從“創新旅遊教育”“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旅遊”“文旅融合”“旅遊高質量發展”及“如何打造一師紅色旅遊品牌”五個主題作論壇報告。
鄭承軍教授認為,旅遊教育不應該僅僅是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會展服務等專業,更不是指涉如何吃喝玩樂的教育(旅遊出現了很多新業态和新情況:如夜間經濟、旅遊安全等)。真正的旅遊教育是陶冶情操、培育鑒賞、适應環境、善于交流、磨練毅力的教育。因此,創新旅遊教育,一定要放眼看世界!大工業時代需要大量的循規蹈矩的流水線工作者,因此舊的教育體系旨在在培養“好的雇員”而不是優秀的創業者;後工業時代、或信息時代,社會既需要流水線上的人,更需要打亂流水線、讓産品和業績突破老套和陳規的創新者。如果教育是培養流水線上的就業者,那麼教育也就淪為流水線;如果教育是培養新時代的創業者,那麼教育也必須改變、創新、創業!旅遊教育要多一些與其他文化溝通的機會,強化實踐環節,要注重有經驗的教師的啟發引導、循循善誘,加強獨立生存的鍛煉,表達能力的訓練,走出國門的曆練。

鄭向敏教授認為,發展鄉村旅遊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與突破口。民族鄉村旅遊産品功能可以定位為:民族鄉村體驗、民俗風情休閑、鄉村原野遊憩、民族特色養生養老、戶外農事運動競賽等。分别從閑野民族村、田園民族村、風情民族村三種自然屬性開發旅遊産品,堅守“三鄉二土一特”,注意規避“破舊立新”開發。加強産業融合和聯動,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注重鄉村生态優勢轉化,構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體系,推進農耕文化遺産的保護與适度利用,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完善市場準入和監管。

羅茲柏教授認為,旅遊作為以靈魂追逐為牽引、以身心享受為核心的生活體驗,具有最深入、最深刻的文化體驗引導價值,也是文化最富生活體驗性的載體。文化之“根”是旅遊吸引個性淵源的依托;文化之“魂”是旅遊吸引核心魅力的凝聚;文化之“脈”是旅遊吸引魅力延續的走向;凝聚旅遊魅力的尋根、找魂、理脈,應是文旅開發的核心主導。文旅融合的“軟開發”主導系統可概括為:營銷首要,定位關鍵(凝聚形象,叫響品牌);故事訴說,文化演繹(梳理文脈,提煉主題);氛圍營造,活動體驗;接待支撐,品質保證;軟性主導,效益追求。文旅經營項目追求:充分發掘和利用人文資源、文化概念、文化故事和文化品牌,以現代人的休閑與娛樂性旅遊需求為對接,以文商旅綜合體的營造為核心,形成具自我生長性和富有活力的旅遊文化消費空間。

淩常榮教授認為,要建立文旅融合的旅遊高質量發展與治理體系。旅遊成為生活的常态和剛需、文旅融合開啟旅遊新時代、文旅IP的持續創新發展、私人定制産品大量湧現、科技賦能文旅産業創新發展、門票經濟轉向業态多樣性、“夜遊”經濟成為新藍海,共同構成文旅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基礎。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旅遊審美的本質要求,進行文化與旅遊的動能轉換,構建旅遊高質量發展動力機制,實現國家層面、企業層面、個人層面的價值實現。要注意頂層設計行政管理體制、企業規範經營形成企業家文化、産品開發保持原真性文化、規範旅遊消費者行為形成接待文化,多項措施共同促進文旅融合的旅遊高質量發展。

黃小喜教授認為,紅色旅遊開發是湖南一師的特殊使命,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一師紅色旅遊的時代闡釋與創新發展一是增強紅色旅遊的幸福感。重溫“偉人精神”,轉變身份認同、培育文化自信與增進相互理解,是提升紅色旅遊幸福感的必要途徑。二是推進紅色旅遊産品開發。從文化視角看旅遊,需要處理好旅遊主客關系,豐富旅遊媒介的文化表達。三是創新市場主體推動紅色旅遊項目建設。文化和旅遊的融合,需要依托相應市場主體和工程項目來實現。四是培育紅色旅遊研學“一師品牌”。文化軟實力與遊客認同感是衡量湖南一師文旅相攜、融合發展的重要标準。湖南一師文旅相攜、紅色旅遊研學面臨三大數字化趨勢:新業态創造新資源、新應用帶來新體驗、新平台支撐新服務。通過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和品牌創建,打造湖南一師不可複制的紅色旅遊IP,使湖南一師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色地标、文化殿堂和旅遊家園!

在校企對話環節,湖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王兆峰教授主持了校企高峰對話。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原西安市旅遊局局長周愛全,湖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教授、博導王兆峰,安徽省合肥學院旅遊與會展學院教授、安徽省旅遊學會副會長習宗廣,中國遠見旅遊發展集團董事長、浙江遠見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首席專家袁健,我想去看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翔,北京市旅遊行業協會導遊分會會長吳文旭,澳大利亞華文媒體攝影協會會長廖少強等嘉賓參與了校企對話,共同探讨了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生态旅遊、旅遊教育等領域的前沿問題,一緻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共同推進旅遊行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論壇聚焦研讨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生态旅遊、旅遊教育、海上絲綢之路,搭建了一個湖南與亞太旅遊教育和旅遊管理交流互鑒、合作共享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進一步深化了湖南與國内外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同時,對加快太阳成集团紅色旅遊品牌建設和旅遊學科建設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